小毅(化名),男,高一,15歲。厭煩與父母溝通;自卑,撒謊;奢侈消費,偷錢,自控力差;厭學,逃課;早戀;離家出走,夜不歸宿;打架;有自殺傾向。喜歡飆車,經常騎摩托車超速行駛,曾經出過幾次事故,摔得滿臉都是血。如果自己不上網,不飆車,又不知道該干些什么,內心空虛。
小毅剛出生的時候,父母關系很好,到小毅三歲時,父親移民國外,小毅慢慢長大,對父親的印象也越來越模 糊。小毅在三至十三歲時是在寄宿學校度過的,平常由外婆外公照料,母親很少陪自己,一直都在外做生意。十四歲左右母親再婚,父母現育有一個男孩,外加后爸 帶一個男孩,故共有兩個弟弟,一個十三歲,一個八個月。覺得母親再婚后還是很少關懷自己,缺乏父愛母愛,不理解母親為何把自己送到麥田學校,也十分想與母親冷靜好好溝通一下。
二、初步診斷:
行為偏差,情緒障礙,有抑郁傾向。
三、咨詢過程:
第一次咨詢:主要收集信息資料,了解小毅的主要情況。
第二次咨詢:沙盤游戲
1. 初始沙盤:
圖片1
說明:沙盤顯示出,小毅自己(圖中標注紅色部分的沙具模型代表小毅自己)處于強烈的內心沖突分離狀態。最初的沙具擺放中,代表當事人自己的沙具模型被重重柵欄圍困住。在柵欄里面的“自己”是一個“壞的自己”,而外面的自己是“好的自己”,自己想突出重圍,但是又顯得力不從心。
在治療過程中,小毅自己尋找突破重圍的資源,尋找支持的力量:可以依賴家人、生活中某一個重要但平凡的人、還有自己。
2.修改沙盤:
圖片2
說明:沙盤修改中,小毅把代表“未來的自己”(標注紅色的紅色沙具模型)的沙具模型放在了沙盤中,從而顯示出小毅自己已經把發展的方向指向了未來。
圖片3
說明:在整理過去的過程中,小毅處于強烈沖突中。面對曾經帶領自己偏離正常生活軌道的兩個他人(圖片中兩個躺 在地上的人),內心中同時有三個自己在相互斗爭:一個是充滿仇恨、甚至想要殺掉對方的“自己”;一個“自己”是理性的,想要阻擋那個充滿仇恨的自己;還有 一個站在最后,對前兩個自己行使判決權的“自己”。
輔導之后,小毅將三個“自己”整合為一個“自己”從而達到內心的協調完整。
第三次咨詢:
本次咨詢中,小毅將主題指向了修復與家人的關系,其中主要是與母親、奶奶和爺爺之間的關系,在他們身上尋找可以用來支持的資源。
第四次咨詢:
本次咨詢中,小毅的主題為以后的發展方向。在咨詢中,小毅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具備的潛力,現有的能力,需要做的努力,以及以后發展的職業方向。
四、輔導效果:
經過四次咨詢,小毅整合了自己的內心沖突,從而達到內心的協調一致,重新獲得內心的平衡,心理得到發展,讓自己和諧地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