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化名)今年 15 歲,來麥田之前沉迷網絡游戲,厭學逃學情況較嚴重。
據了解,小學的時候,小杰的成績很好,也很愛學習。初一時,開始出現問題。一開始是有點沉迷網絡游戲,厭學,后出現逃學行為。小杰不耐煩聽家人勸說,拒絕溝通,他開始不愿意待在家里,終日混跡于網吧,游戲廳等魚龍混雜場所。
小杰的問題始于上了初中,換了新的環境和老師,由于和班主任關系不好,他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由于父母親工作忙,沒有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有效的幫助和引導,小杰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等到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與小杰進行溝通,希望小杰有所改變的時候,小杰想過要好好學習,但是由于受外界的誘惑,身上已形成陋習較多,功課也落下了很多,他沒有堅持多長時間又開始了上課睡覺、打游戲、逃學的生活。家長無奈之下把小杰送到了麥田進行系統的心理輔導和行教育。
小杰入校后,心理老師詳細了解了小杰的成長背景及現實狀況后,為小杰專門制訂了初步的個案輔導計劃。
與小杰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實施心理輔導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小杰的信任,輔導才能在正常的狀態下進行。
初來麥田,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事物,全封閉式軍事化的作息和管理,小杰有點彷徨和茫然,心理老師抓住時機,與小杰進行了多次的交談。比如以小杰熟悉和感興趣的網絡游戲為切入口,主要聆聽他對游戲的介紹以及在玩游戲過程中的真實體驗。發現小杰在游戲中能夠體驗到成功,尤其是幫助他人過關時更是感到他人的“尊重”,同時也感受到他不愿意回校學習的原因在于覺得學習困難大,很難跟上全班的水平。比如圍繞他如何看待現在學校的教育展開,主要是了解小杰不愿回校學習的原因。還有圍繞一些現實的情況:如以后社會發展、學生就業等,一方面是聽取小杰的意見,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問題讓其回去進行思考。
在交談中,小杰每次都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這與過去家長等的教育過程有很大的不同,使他覺得受到了很大的尊重,因此對老師也逐步解除原來的師生間的“戒心”,并愿意接受進一步的幫助。
在接受心理輔導的同時,小杰在麥田同時還要參加軍事訓練、傳統文化教育、感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普及、法制教育、學習興趣培養等課程。
心理輔導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結合小杰入校前情況及在麥田的日常表現,心理老師通過代幣制,角色互換,擺沙盤,團體游戲等輔導方法,讓小杰逐漸加強自我控制能力,改掉不良行為習慣;加強人際溝通能力,能更好地與人相處;學會換位思考,看問題不片面,不偏激;有團隊合作精神,能更好地融入團體中。
通過數月的心理輔導和針對性的教育,小杰樹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離開麥田后重新回到學校上學,與家人相處十分融洽,學習上進。后經回訪,家長反饋小杰已考上一所比較好的高中,目前學習緊張有序,為高考積極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