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童時代所受的教育影響著人的一生,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遺憾的是,家庭教育又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為此,我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童時代所受的教育影響著人的一生,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遺憾的是,家庭教育又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為此,我中心04月份家長培訓的課程內容擬定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課題名稱為“家為何會傷人”, 主講人是我中心心理專家冉老師。本次培訓旨在通過課程及案例分析讓家長了解家庭中哪些重要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及親子關系。
課程開始之前,心理處負責人朱老師代表學校對各位家長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感謝他們不遠千里、不辭勞苦地趕來學校參與這次培訓,這充分體現了他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
課程正式開始,冉老師首先通過多個案例告訴在場的家長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然后,冉老師一一舉例與家長分析為何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錯,傷害到孩子?
第一,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的訓練,我們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流傳的觀念:居高臨下地對待孩子,以“家長”自居,“你是我生的,你得聽我的”,“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
第二,父母與孩子之間有天然的情感聯系,特別是母子一體,母親對孩子自然會產生期待,把自己沒實現的,沒做成的,都轉而寄期望于孩子來完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容易使家庭教育不切實際。
其三,由于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把責任更多地推向了學校。
冉老師告訴家長,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翻版,不是簡單的“家教”和督促孩子完成作業,而是要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銜接相配合,共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為孩子由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做準備,為孩子獲取謀生的本領、順利就業做準備,為孩子的終身幸福做準備。
家庭教育應該是一種“全人教育”,是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個具有良好身體、良好心理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教育的過程,應該是愉快地促進孩子的精神成長,潛移默化地把孩子帶入人類的優秀精神文化中,使其成為具有創造精神和獨立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
冉老師還指出,要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幸??鞓返沫h境里,許多管教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課堂上,冉老師還特別與家長們分享了幾種會使孩子行為不良,性格缺失的家庭類型:
1、批評式的家庭:這樣的家庭里,成員之間互相挑剔責備,每個人脾氣都挺差。孩子長大以后,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單位里,總會以敵對的、不協同的態度來對待周圍的人和事。
2、恐懼焦慮型家庭:主要是父母情緒焦慮緊張,使得孩子也生活在其陰影之下。作為子女,無論是幼年還是成年,因為與父母之間天然的血緣親情,其對父母的情緒感知都很敏感,自然也很容易受父母情緒的影響。
3、厭惡式家庭:父母勉強在一起是“為了孩子”,這樣的家庭中,成員彼此間沒有交流和愛意,也沒有互相需要。當一個人感到他不被需要時,就很難培養出成熟的個性。
4、扼殺快樂型家庭:這樣的家庭總是彌漫著消極低落的情緒,家庭成員之間很少有快樂情緒的支持。比如爸爸說:“周日咱們全家一起去釣魚吧?”媽媽回應:“你就知道去釣魚,有什么意思?真無聊!”孩子說:“爸爸,快來和我下象棋。”爸爸回應:“一邊去,沒見我在看足球嗎?”家庭成員之間很難融入共同的快樂中。
冉老師告訴家長不良的家庭氛圍是引發我們情緒性疾病的最關鍵因素。許多人不僅在父母身邊時就染上了情緒疾病,結婚生子之后,仍然被情緒性疾病困擾。如果父母做不到營造平和溫馨的家庭氛圍,家人之間斗嘴爭吵,彼此發牢騷埋怨,孩子就會很難自覺地約束、克制自己的壞情緒。所以,行為不良的孩子,往往是生活在不良家庭氛圍中的不快樂的孩子。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好在其中成長。這個地方要能隨著個人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需要,做彈性的規范調整。幼兒的生長環境和青春期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是不同的,母親應該能夠了解孩子成長的這種需求,隨時為孩子提供更為有利的成長環境。
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曾經是孩子,許多不妥當的做法,往往來自于家庭系統的世代相傳。傷人的父母,也曾經是受傷的孩子。雖然我們已經無法根據現在的感覺,去修正自己的童年,但是,我們可以有意識、有能力在學習中覺醒,并有意識地去改變那些曾經傷害我們的教育規則和方式,讓我們的孩子不再在傷人的環境中長大!
最后冉老師與家長們共勉——讓我們把這樣的家給孩子:
家庭不僅提供生存所需,也提供成長空間;它是個人社會化的主要單位,同時也是社會持久生存的關鍵;它能提供社會化訓練以及性別角色的認同;它能滿足家庭成員的心理需求,包括幫助和依賴之間的平衡;它是建立自尊的地方,它讓每一個成員,包括父母,都有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課程的結束,家長們紛紛要求與冉老師拍照留念并表示在課程中受益匪淺;冉老師衷心希望家長們學以致用,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本次家長培訓圓滿結束!
上一篇:傾聽孩子——麥田親子溝通培訓下一篇:返回列表